第五十一章 募兵-《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


    第(2/3)页

    作为东宫的属官,杨溥并没有对这次的差事有什么抗拒心里,或者觉得自己是文人不该操持武事之类的臭毛病。

    说到底这还是明初,文人虽然臭毛病挺多,但这个时候总体风气还是比较务实的,而且杨溥作为一位能够青史留名的名臣,自然不是那种只会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所谓清流。

    朱瞻埈对杨溥的态度也挺满意,于是便和他谈起了练兵的具体事宜:“这次练兵爷爷很重视,不仅给了我金牌可以便宜行事,更要求户部和兵部全力配合,所以咱们这次练兵在辎重粮饷方面是不用担心的。”

    “但这也是给殿下的压力,户部和兵部都全力配合了,殿下要是出了差错,必然会招来攻讦和非议。”杨溥并没有捡好话说,反而点出了朱瞻埈所面对的问题。

    作为东宫属官,杨溥看得出来这次练兵是东宫插手军权的一次好机会,但这是机遇的同时也是一次危机。

    因为干不好除了会在皇帝那里丢分之外,也会让一直觊觎储位的汉王找到攻讦的机会。

    别的不说,只看当年大学士解缙仅仅只是因奏事入京见了太子一面,就被汉王诬陷为目无君王而下了诏狱,就知道如今太子和汉王之间的斗争有多么凶险。

    这种时候东宫是不能有任何疏忽让汉王抓住把柄的。

    也正因为如此,朱高炽派杨溥来帮助朱瞻埈练兵这件事在杨溥以及一干太子党看来,这就是在帮东宫争储。

    所以在点出了这件事的不利一面之后,杨溥便对朱瞻埈问道:“不知道殿下此次练兵,是由兵部抽调现成的卫所,还是可以新募一卫兵马?若是抽调现成的卫所,江南的卫所兵马大多不堪驱使,殿下可以让金尚书帮您从北方或者两湖、安徽等地调一个卫所过来。”

    卫所制度作为朱元璋最得意的创举,他曾自豪的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可见老朱对卫所制度的自豪。

    然而卫所制度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的弊病,以至于在洪武年间就有军户逃亡,宁愿当逃兵也不愿意继续当军户。

    正德十四年吏部尚书王琼上疏:“天下都司卫所每岁差去勾军官旗不下一万六七千名,计所勾之军,百无一二到卫。有自洪武、永乐年间差出,到今三十余年,在外娶妻生子,住成家业,通同军户,窝藏不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