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靖远侯将琳琅叫到书房,夸了又夸。
而等她从书房出来后,靖远侯夫人也将琳琅叫了过去,询问情况。
靖远侯夫人因为之前跟琳琅闹僵了,在琳琅走的时候,甚至赌气没给琳琅做任何安排,也就是,明知琳琅是她唯一的底牌,琳琅走的时候,竟然也不安排一些人保护她。
说起来靖远侯夫人这样的行为,让当时的琳琅也觉得挺无语的,一下子便明白,靖远侯夫人是个没多少脑子的人,毕竟一个会让愤怒蒙蔽了理智,不再顾及自己唯一底牌的人,能有多少脑子,随时会因愤怒乱来,作死自己,所以琳琅没将蔡姨娘已知她是女子的事告诉靖远侯夫人是对的,要不然依靖远侯夫人的脑子,还不知道会因愤怒慌张,搞出什么名堂来。
要知道这次琳琅能平安回来,还是因为琳琅厉害,要不然要换了原身,肯定已被靖远侯夫人这波赌气操作整死了,因为依原身的情况,肯定会被有备而来的蔡姨娘母子杀了嘛,到时靖远侯夫人必然会为她的赌气行为负上责任,也就是,肯定会因无子下堂。
也不怪靖远侯夫人显得如此天真烂漫,幼稚愚蠢,因为靖远侯夫人既然能嫁靖远侯当侯夫人,娘家自然也是门当户对的人家。
在娘家时,她有三个哥哥,所以把她宠的有些天真烂漫,幼稚愚蠢,人生中遇到的最为难的事,估计就是没生儿子,有下堂的风险,所以便着急慌忙地让最后一个孩子女扮男装了。
其实叫琳琅说,就她三个哥哥宠她的情况,下堂就下堂呗,大不了趁着年轻,让三个哥哥给她重新找个好人家再嫁就是了,根本用不着这样死磕靖远侯,毕竟也不是多好的丈夫,不说别的,家里还有个宠妾蔡姨娘,天天给她添堵呢,再嫁大不了就是再有个宠妾给她添堵,指不定运气好,再嫁的人没宠妾,只有普通姬妾呢,那她还赚了,真是想不开,为了不下堂,让女儿搞什么女扮男装。
其实就是靖远侯夫人爱面子,一是不想下堂,被人嘲笑,二是不想没生儿子,被人嘲笑,两个不想被人嘲笑,便促使她咬牙让小女儿女扮男装了。
这会儿看琳琅得了夸奖回来了,靖远侯夫人觉得与有荣焉,于是便不再想上次赌气的事,想着上次是自己先骂的琳琅,琳琅会生气,骂回来也情有可原,她一个做母亲的,就原谅她了吧,所以就主动找琳琅问话了,完全没想过,她上次的赌气,如果不是琳琅自己厉害,她的“儿子”根本回不来了,她这会儿会以泪洗面,痛苦自己唯一的底牌没了。
知道靖远侯夫人蠢的超出自己的想像,琳琅对她就更没多少感情了,只维持着面上情了——当然了,前提是,对方不要再像上一次那样骂人,要不然可别怪她再骂回去,所以这面上情也有限——毕竟跟这种人谈感情,指不定哪天对方犯蠢,又要伤害她的感情了。
靖远侯夫人倒无所谓琳琅态度冷淡,毕竟上次才吵过架,对方态度不太热乎也很正常,事实上,要不是琳琅差事办的好,让她面上有光,要不然她这会儿也不会主动找琳琅说话的。
当下靖远侯夫人便问琳琅皇帝是怎么夸她的——她最想听的就是这个,至于在外面做工程那些,她也不懂,听了也没用,顶多就是刚开始见琳琅的时候,问了下琳琅在外面过的怎么样,好不好,知道琳琅在外面过的还行后,便马上问宫里的事了。
她不觉得琳琅在外面会过的不好,因为她觉得,靖远侯给琳琅派了那么多能干的人,然后琳琅走的还是官道,有驿站侍候,琳琅有他们带着,怎么可能过的不好,而这,也是她没给琳琅派人手的原因,觉得有靖远侯派的人就够了,她没给准备也不影响什么,坚决不承认当时是生气了,不想管琳琅的缘故。
事后气消了,她也有点担心琳琅在外面别暴露了,到时会连累她,但又安慰自己,琳琅从小乔装到大,有经验,不会暴露的。
果然,琳琅安全回了来,还得到了皇帝的夸奖,可见她的推测没错,她瞬间就觉得心安理得了,不去想她之前没管琳琅,会不会让琳琅陷于危险了。
而且就算琳琅陷入危险了,靖远侯夫人也不会反省自己,只会责怪琳琅:谁让你上什么折子,这危险不是你自找的?
当下琳琅便将皇帝的话说了说,又将皇帝的赏赐清单给靖远侯夫人看了下——至于东西,她已经收在了她的库房里,肯定不好搬过来给靖远侯夫人看了。
而她也不会将东西给靖远侯夫人,毕竟她还要对付蔡姨娘,另外还有,她在工部以后可能要搞一些发明,这些都需要钱财,自然不能将好不容易得的钱财给靖远侯夫人,将来需要用钱时,手头不方便。
好在靖远侯夫人有的是钱,所以也不会垂涎琳琅这点东西,只看着皇帝的赏赐,高兴不已,道:“我之前反对你做事,怕你暴露,但既然你能办好事,还不会暴露,那我也随你了,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吧,只是要小心,不要让人知道你的身份就行了。”
如果不会暴露,还能得到好处,那她自然支持做事,毕竟琳琅要混的好,那她也跟着有面子啊。
琳琅对她一副“看吧,我宽宏大量吧”的样子不置可否,毕竟无论靖远侯夫人愿不愿意,她都只会按自己的计划做,毕竟她还要帮原身杀了那些凶手呢。
这些凶手,蔡姨娘是肯定的,但靖远侯不知道是不是,她还要调查。
虽然世界不一样了,但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她相信到一定时间,蔡姨娘肯定会忍不住,跟靖远侯说自己是女子的事,到时就能看到靖远侯的反应了。
而通过靖远侯在这个世界的反应,多多少少能猜到他在上个世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