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伐清1652》


    第(1/3)页

    唐二升双手持枪,左低右高,然后借着冲势,猛地往前一刺,枪头“锵”的一声,撞在了他正在追击的那个八旗兵的锁子甲之上。

    那八旗兵身上的盔甲虽然没有被刺穿,但后背受此冲击,一个踉跄,便摔倒在地了。不等他爬起,五六个大西军士兵便一拥而上,数支刀枪迅速朝着他的脖子脑袋砍去刺去。

    这种时候,就没必要用到重斧铁锤了,不然就白糟蹋了那么好的几副盔甲,完好的战甲可是战场之上一等一的战利品。

    杀死了这个八旗兵之后,唐二升随即率领麾下二十几个士兵继续追击,他们的身边,此时正有无数大西军步骑兵冲过。

    武昌城城头之上,清军火枪兵,弓箭手严阵以待,杂兵民夫慌忙地搬运着檑木石头,震天撼地的炮声连绵不断,橙红色的火焰透过浓浓的白烟,摄人心魂,一颗颗炮弹呼啸着砸向了追击而来的大西军。

    唐二升很快接到命令,停止了追击,然后率部返回,打扫战场,陈安和关有福则奉命警戒,严防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

    不过,这就是马宝过分谨慎了。夜袭失败,清军精锐损失过半,武昌城内此时人心惶惶,八旗,绿营各个主将或者在收拢溃兵,或者还在逃回武昌的路上,别说是组织反击了,便是停下来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而洪承畴更是亲自坐镇城墙,以防孙可望乘胜追击,指挥大军攻城。

    唐二升带着麾下士兵开始打扫战场,收割首级,不时给那些躺在地上,还能动弹的清兵补刀。他们砍下清兵的脑袋,区分满汉,分别堆放之后,还会特别注意将清兵身上的保存较为良好的盔甲,火枪,以及其他的武器装备全部卸下,堆在地上,然后插上本旗队的标志,等待军法官来验功。

    每个精锐士兵身上的装备都十分昂贵,若是能够依靠缴获补充一部分,也能极大地缓解财政压力。毕竟,每一场大战之后,便是胜利的一方,各种装备的损耗也是十分惊人的。

    等到大西军基本上收拾完战场,悉数撤回大营之后,天色已经大亮。孙可望看着已经基本恢复秩序的大营,心中十分高兴。源源不断的士兵,民夫以及工匠正涌向北面,修复清理因为混战而损害的大营。

    为了减少大军的损失,南面的殿前军数座大营北端除了帐篷衣被以外,并没有存放任何军中辎重,攻城所需的火炮,弹药,以及工匠们辛苦打造的各式攻城器械,早已经安全转移,并另外部署了重兵把守。

    这个时候,原本指挥大军追击清军溃兵的各营总兵都督,各大将领,也都已经重新聚拢到了孙可望新支起的大帐之内。

    他们和许多军中士兵一样,都已经听说了孙可望被一箭刺中,然后亲自执旗,指挥亲卫军抵挡住了清军猛攻的事迹,这时候纷纷上前一顿奉承吹捧,谁也不甘落后。

    孙可望虽然听得心里高兴,但也不是那种得意忘形的人。他这样做固然是为了击退清军,避免战局崩坏,但更多的还是为了之后在南京称帝做准备。所以,比起麾下的心腹将领,他更需要这件事被全军将士,被天下人所知,以此积累更大的政治声望。

    而且,平日里,孙可望便十分注重自身威望的建设和形象的营造,加上诸多围绕着他的诸多神秘传言的渲染,官僚机构的背书,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他早已经成为了治下数百万百姓心中的神明。

    孙可望享受完诸将的吹捧之后,随即开始了军务的商议。虽然这场大战已经取得了基本胜利,但现在还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时候。诸将也深知此战没有达到孙可望的最高要求——全歼出城的清军,一个个颇有些畏畏缩缩地站在大帐之中,等待孙可望的指示。

    “各部呈上来的军报孤都已经看过了,这场仗打得不错,武昌城内的清军精锐折损过半,短时间内再无夜袭的可能。帐中的诸位,每一个都是大功臣。”孙可望坐在上首,环视一圈,然后把目光停在了白文选的身上,道:“这其中最不容易的,就是文选了。”

    白文选闻言,语气吃惊道:“国主,臣不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