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历朝历代揭竿而起者不知凡几,究其根由,是乡民血勇才啸聚为寇吗?再者,时逢乱世,这乡勇是被迫自保者多,还是火中取栗者多?” 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农民起义自有其局限性,无论是大泽乡起义,还是黄巾起义,又或者是瓦岗起义,乃至唐末的黄巢,明末的李自成,全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被朱极这么一问,宋濂顿时有些难以应答。 历代文人墨客对前朝覆灭的讨论累积至今朝,早已有了基本的观点,那就是问题往往出自统治阶层。 “军中常将所欲诉诸武力,老臣只是担心,回归地方之后这些人会不会欺压良善横行乡里。再者,这些人受过训练,一旦心怀不轨,比普通百姓要更加难对付。” 宋濂说的当然是事实。 不过这种问题朱极早有应对。 “那就时刻保证大明百万大军的战斗力。让那些放归乡里的,永远比服役军中的弱,那么自然而然他们就不敢有不轨的心思。” 任何一种制度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效果到底如何,还是要看由谁来实施。 大明的制度算得上相当靠谱了,要不然就凭朱瞻基之后的那些奇葩,朱元璋得从棺材里跳出来几百回。 朝臣们不明白朱极为何如此自信,但他们却根本没有反驳的理由。 被朱极成功堵住嘴的朝臣们最终还是议论纷纷地散去,当奉天殿内只剩下两位皇子与诸多内侍的时候,朱标悄无声息地将身体挪到了靠近后殿的位置。 要不是为了维持太子的形象,他早就想溜了。 自家大哥方才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好吓人,朱标有种自己今天要被亲哥拿鞋底子抽的预感。 正当他准备转个身一溜烟逃命的时候,朱极的声音骤然在耳间炸响: “你要是敢跑,我就每天到文华殿门口堵你。” 朱标尴尬地回头,朝朱极露出一个憨厚地笑容,到底还是收住了溜之大吉的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