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不欢而散-《潜伏在娱乐圈的金融大鳄》


    第(3/3)页

    虽然现在共享充电宝的小程序还没做出来,但并不影响温玉去申请外观设计、实用新型这两种专利的注册。

    听言,李启峰稍作思索便点了点头:

    “没问题,我读研的时候,帮导师申请过数控机床加工台的实用新型专利,图纸和说明书要求我都熟。”

    听到这话,温玉如同吃了颗定心丸一般,更加舒心了,他忙不迭道:

    “那辛苦你了,等专利注册下来,我给你封个大红包!”

    郑渊林插嘴打趣道:“哈哈,温总这么大气,红包肯定不会小了,启峰你到时得请我吃饭,没有我你哪有这好事!”

    李启峰笑了笑道:“好说好说。”

    温玉夹了两筷子菜肴,扒了两口饭后问道:“对了,你们都是理工专业出身的,有认识‘电化学’专业的同学么?”

    等共享充电宝的专利申请下来,后面就要开始生产了,现在电池厂里就只有一位技术型人才,那就是总工何杰。

    何杰是从一线生产线摸爬滚打出来的,负责生产这块还行,但研发这方面的经验还是差点。

    要想深耕锂电行业,温玉必须早点拉起一个技术团队。

    毕竟共享充电宝只是锂电行业的一个切入点而已,消费类锂电池还包含很多种类,如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等。

    这些产品里的锂电池因为体积小巧,对生产工艺要求比较高,利润回报也会更高,温玉现在需要找到专业的科研型人才,来负责工艺研发。

    听到温玉的问话,李启峰皱眉道:“电化学是偏理科的,我读得是工科,交集比较少。”

    见李启峰这边没戏,温玉只得把目光投向郑渊林。

    郑渊林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道:“你如果是想找电化学方向的科研人才,我可能还真就认识一个。”

    温玉:“哦?怎么说?”

    郑渊林:“我去年跟导师去京城参加过一次为期一周的综合型学术会议,那场大型学术会议涵盖了硬科技领域的几大学科,我们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会议排在第三天。

    头两天我去旁听材料专业的学术会议时,我加了旁边一位小哥的飞信,他是京华大学的博士生,他导师的课题组就是研究就是电化学电池这块的。

    那时听他说,他的sci论文已经投稿过刊了,现在估计也毕业了,就是不知道在哪工作。”

    听郑渊林讲完,温玉点了点头道:

    “那你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我以后有空再去京都找他。”

    郑渊林:“没问题,只不过这种技术牛人,可不会在小门小户屈就啊。”

    温玉摇头道:“不一定要把人请过来,以技术顾问的形式进行技术咨询也行。”

    说完,温玉拎起水壶给二人分别倒了杯茶道:

    “这事暂时还不急,等以后再说,我们今天先吃好喝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