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彻望着空荡荡的未央宫,不由笑道:“后元三年正月十七日,朕行加冠礼,那一年不过十六岁,父亲病逝,我继承了皇位,但是却也面临着垂帘听政的情况,只不过称呼有所不同,在朕的这段时间里,被称之为‘奏事东宫’。” “太皇太后窦氏窦漪房,在汉惠帝时期就被选为家人子,也就是选太子妃的女人,之后被吕后赐予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育有馆陶公主以及汉景帝刘启等人,在陛下继位之时被尊为太皇太后。在陛下执政初期,因为新政理念与前朝不符,也得罪了大部分权贵的利益,而在这个时候的窦太后则是更为推崇汉初至景帝年间所弘扬的黄老学说,所以为此极为不悦,在这一刻,陛下的大臣们更是劝说陛下,不要事事禀报于太皇太后。”叶迟知道汉武帝刘彻秉承的是什么,想要改革的又是什么。 因为推行新政,朝中的大臣也引起了太皇太后窦漪房的不满。 汉武帝此刻年幼没有实权,处处掣肘,难以成事。 刘彻看向了叶迟,又看向了未央宫中出现的自己上朝的身影:“朕初继位的时候,也不过二八之年,丞相卫绾以‘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之言进谏,朕极为认可,后来太尉窦婴与丞相田蚡举荐了儒生王臧进宫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他们所推崇的的儒家治国之法,朕认为比之道家的无为而治更为适用,无奈太皇太后不喜,众人皆遭贬职或罢免,赵绾与王臧二人更是先后自杀,至此朕的第一次改革,可以宣布正式失败,所有新政全部废除。” “陛下,在后世之中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虽然此语用于陛下改革遇阻不为恰当,但是却也有相通之处,在太皇太后掌权的这段时间里,陛下也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之中陛下应该有了自己的认知,所以对于儒术治国更为打心底推崇,孔夫子的理想在他那个时期未能实现,到了陛下这一时期,却是奠定了儒家的基础,为此影响了两千多年,知道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不过依然对后世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儒家,能够在两千余年未能有人撼动其地位,足以证明他是适合华夏这个大生态环境的,至于贬低儒学的人,或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却并不适用这两千年之间的华夏。 “是啊,太皇太后于建元六年薨逝,这些年虽然我们政见不一,但是都是为大汉着想。”刘彻叹了一声气,太皇太后窦漪房对他的影响极深,但是从这位曾祖母的身上他也学到了些许的帝王心术,他看着眼前变幻的自己向太皇太后汇报事宜的情况,脸上也是一副敬佩之色道:“太皇太后,在朝堂之上能够运筹帷幄,掌控朝局,为前期的稳定也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只是过于守成,非帝皇知道。” “所以陛下在改元元光这一年,便召集天下贤良方正且胸怀沟壑之人前来长安,进行问策,而正是因为陛下有着这等雄心壮志,您便也与这一年遇到了您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人,也是影响了华夏两千年的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董仲舒!”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