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呵呵。” 听到王贲之言,李信不由笑了笑。 这么多年,他一直没与王贲见面,除了王贲韬光养晦以外,还有面子问题。 说起来,王贲比他大不了几岁,都是家族中二代将领的翘楚。 李氏家族在陇西,不比王氏家族在频阳差多少。 可惜,王贲有灭三国之功,他李信却不堪回首。 如今的频阳王氏,更是在王贲的带领下,王离的开拓下,如日中天。 而反观李氏家族,从他‘陨落’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连一个旁系李毂,都还只是一个裨将。 嫡系更是无将无才,全靠他现在苦苦支撑。 大秦封侯历来都比较小气,在始皇帝时期,因为大事不断。 算上封君、封侯者,全部加起来,有名有姓的,不过是二十九人。 相对于一统华夏那种旷日持久的国战,这点数量,根本不够看。 可见,大秦的高级爵位有多么难得。 而军功封侯者,又有一些说法。 王翦的武成侯、王贲的通武侯,最为金贵。 至于其他的如同九原侯、东陵侯、南阳侯之类,以地名为爵位的,相对来说便差一些。 即便是关内侯,也因为数量太多,变得不太值钱。 很不巧,李信的爵位,就是陇西侯。 正因为如此,所有封侯之中,又以王氏父子地位最为超然。 彻侯王翦,是始皇帝最早封的武侯之一,仅仅是在当初始皇帝还没主政,捏着鼻子认下的长信侯嫪寿之后。 当时,王翦受封武成候。 后来在一统华夏的过程中,王翦被封为彻侯,一时间风头无两。 他与始皇帝相互扶持,两人名为君臣,实际上与老友无异。 王贲同样战功彪炳,受封通武侯。 当初始皇帝东巡,率兵护卫的便是王贲。 可见王氏父子,在始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其实频阳王氏,在军中完全就是一个异类。 始皇帝在的时候,对王氏父子宠信有加。 始皇帝退位了,二世赵昆,又是王贲的女婿。 这种地位,可以说是无法撼动了。 与两人相比,其他封君、封侯者,混得就比较凄惨了。 始皇帝在泰山封禅后,便开始安心发展国内。 大秦军侯虽然数量不多,但大多数都销声匿迹,名声不显。 始皇帝不是薄情之人,其余军侯再怎么混得差,也不至于混到李信这种地步。 当初李信攻楚兵败,备受唾骂。 那个时候的秦国,已经展露出气吞天下的气势。 各路战场,接连告捷,小败或许有,可李信那样的大败,从未有过。 秦人骂李信年少轻狂,轻敌妄为。 灰溜溜逃回咸阳后,还是始皇帝亲自前往频阳,向王翦道歉,然后王翦才出面伐楚,收拾了李信丢下的烂摊子。 这件事情,成为李信心底的一根刺。 每次午夜梦回,他都会想到当初战场上的情景。 始皇帝念旧,从来没苛责过他。 甚至,该给的都给了。 可李信过不了心中的那一关。 就算如今已经找回自信,心中那股酸楚感,依旧存在。 特别是在王贲面前,这种酸楚感,又被再次放大了。 在另一个时空中,这个刚刚崭露头角,便震撼华夏的大秦名将,如流星一般,黯然退场。 无疑成了千古遗憾。 赵昆曾无数次想过,若在另一个时空中,李信没有颓废,光凭项羽、刘邦那些人能否推翻大秦? 大概率是不能吧。 要知道,李信出身名门望族。 他的先祖李宗,是魏国大夫,祖父李崇,是秦国陇西太守,父亲李瑶,是南郡太守。 从他往上数,四代皆是公侯。 即便是秦灭之后,李信的重孙李广,也在后世闯出了飞将军的赫赫声威。 从家族底蕴上讲,李信的能力,绝不应该是展露出来的这些。 这次出征,赵昆特让李信当副帅,也有振兴李氏家族的意思。 毕竟,处在他那个位置,是不可能让一家独大的。 均衡才是帝王之道。 就算王氏是自己妻族,也一样如此。 对赵昆这种想法,王贲是非常支持的。 树大招风的道理,他自然清楚。 见李信在自己面前,有种说不出来的拘束感,王贲不由叹了口气。 这次出征,在他看来,根本毫无难度。 当初秦国一穷二白,还不是靠着一口志气,虎吞华夏的? 第(1/3)页